琼剧《红旗不倒》赏析

来源:今日海南

作者:王应际

2021-06-29

编者按

6月7日,省委书记沈晓明在主持召开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时强调,要推动我省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要坚持在“舆论引导和氛围营造”上再下功夫,“创作一批文艺精品,不断扩大学习教育的传播力、渗透力和影响力”。

现代琼剧《红旗不倒》一经推出便受到观众的热情捧场,并得到了戏剧专家们的一致肯定,入选文旅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中宣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本文从叙事维度、人物设计等方面对《红旗不倒》进行赏析,让观众在感受该剧艺术之美的同时,重温23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历史,领悟伟大的革命精神,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敬请关注。


琼剧《红旗不倒》赏析

琼剧《红旗不倒》剧照

琼崖革命历史的艺术再现

——琼剧《红旗不倒》赏析

文 | 王应际

由邱德群、林文祥编剧,邓德森导演的琼剧《红旗不倒》(下称《红》剧),真实反映了海南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革命斗争历史,穿越那段波澜起伏、硝烟飘荡的燃情岁月,有历史清晰的叙事脉络,有琼剧鲜明的艺术特色,有沁人心脾的审美意趣,有振聋发聩的历史强音。在琼剧史上,《红》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的原创舞台艺术作品。


琼剧《红旗不倒》赏析

琼剧《红旗不倒》剧照


《红》剧作为一部历史叙事佳作,背后必然是创作者再度回归历史的满腔情怀。那就是透过作品,把历史搬上舞台,让艺术与历史重叠,让叙事与剧场同在,释放出剧作内核的辐射力和审美的光辉。从后来的演出和传播效果来看,该剧确实讲好了琼崖革命斗争故事,传递了红色初心,感染了无数观众,书写了琼剧艺术的一个传奇。

《红》剧开始创作于海南解放7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完成,一经舞台展演,就以其历史题材的选择、主题的鲜明、内涵的拓展和艺术的演绎,恢弘又不失精巧地展开了一个琼崖革命斗争故事,向观众奉上了一道海南气象、海岛风味的艺术大餐,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可谓既叫好又叫座。剧作回溯到上世纪1928-1933年间,以琼崖革命斗争历史为背景,通过对中共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亲自北上,在上海找到党中央,带回中央的指示开创琼崖革命新局面以及遭受军事失败后成功率领余部红军突围的文学性书写,用艺术性的手法再现了琼崖革命波谲云诡又光辉灿烂的历程,展示了红旗不倒的主要旗手冯白驹同志的英雄形象,讴歌了琼崖红军和琼崖人民的革命精神。上个世纪30年代,与全国革命形势一样,琼崖革命也处于低潮。1928年底,由于受“城市中心论”的影响,中共琼崖特委机关从农村转移到海口市开展城市斗争。不久,特委机关被敌破获,新任书记和大部分领导成员被捕牺牲,使得琼崖革命失去了领导核心。此时,琼州大地弥漫着白色恐怖,国民党反动派像一片阴云笼罩在海南上空。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冯白驹毅然挺身而出,率领红军队伍展开了武装斗争,在母瑞山的深山老林里与敌人周旋。在枪林弹雨的日子里,琼崖红军战士虽然时刻都面临着生命危险,但他们的革命理想比天空还远大,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战士继续扛起红旗成为革命源源不断的力量。《红》剧主人公冯白驹的形象,正是众多革命英雄的一个缩影。作品通过冯白驹这个具有代表性人物的斗争活动来叙事,同时以一环扣一环的情节、一个又一个饱满生动的细节来凸显它的主题思想,挖掘它的艺术内涵,阐发它的历史思考。

琼剧《红旗不倒》赏析

琼剧《红旗不倒》剧照

《红》剧的叙事维度把握得很精准,尽管艺术化了一些历史事件和叙事场景,但还是慎重地还原了琼崖革命斗争的历史,让舞台复活了那段风暴般的时光。剧中,琼岛人民因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统治而遭受压迫的痛苦和灾难,让观众切身感受到当年海南人民盼救星、求解放的迫切之情,进而描绘的红旗不倒的壮阔画卷,使观众置身于枪林弹雨,频频慨叹,热血沸腾。作品在勾画出冯白驹这样一位英雄人物的同时,也展现了琼崖红军战士的群体形象,通过主次的人物关系和人物活动,使剧作叙事产生了审美的张力,获得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出场的角色中有王惠周那样出身卑微却为革命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她从小丧父丧母,是挣扎在饥饿和死亡线上的被剥削被压迫者。是她从冯母手中接过冯白驹父亲留下来的红旗;又是她千辛万苦把红旗送到母瑞山冯白驹手中;还是她为掩护冯白驹领导的红军队伍突破敌人包围顺利转移,自己扛上红旗把敌人引开而中弹牺牲。冯母也是作品中较为感人的人物。为支持儿子冯白驹闹革命,她悲痛欲绝地把被白匪杀害的丈夫掩埋后,又将丈夫传下来的红旗托人送到儿子冯白驹手上。“这面旗不能丢,这面旗我留给你的儿郎。”当这位母亲见到自己的儿子时,千言万语汇成“男儿流血不流泪,有泪也要咽胸膛”“儿呀你要勇挑重担不负众望,精忠报国就是男儿的孝心肠”。看过现代革命京剧《沙家浜》的同志都知道,沙奶奶是革命的老妈妈。这里不能不说,冯母也是革命的老妈妈。除了王惠周、冯母外,还有像阿松仔和阿凤那样善良勇敢的红军战士,为了“红旗升起红艳艳,太阳出来光灿灿”贡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作品中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他们在故事中的身份不仅是革命战士的艺术形象,也是琼崖历史中无数革命者的群雕,他们在作品的叙事截面上,勾勒出革命先辈们浴血战斗的英雄集体,从各个叙事现场讲述琼崖红军不屈不挠的斗争和历史性付出,呈现出他们所具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为民族谋解放谋幸福的高尚情怀,揭示琼崖革命斗争之所以能够坚持二十三年红旗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党与人民群众始终在一起。


琼剧《红旗不倒》赏析

琼剧《红旗不倒》剧照

在故事的叙述上,作品用倒述的手法铺开斗争画卷,一开始就描绘人民解放军横渡琼州海峡,琼崖纵队里应外合接应大军登陆海南岛的战争场面。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在琼州土地上冉冉升起,冯白驹接过红旗扛在肩上,百感交集,红色光芒照耀在了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此时王惠周等众多人物显影,场景转入琼崖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不难看出,琼岛人民的解放,既是琼崖革命斗争的结果,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解放运动,人民解放军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胜利。这种倒述手法,不仅在舞台表现上形式新颖,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感受与心灵震憾,更重要的立意在于让人们在美好的现实生活中更加缅怀往昔、珍惜当下。同时,这样的表现方式,增加了作品的叙事魅力,使作品获得了某种艺术隐喻和时代的唤醒力量。


琼剧《红旗不倒》赏析

琼剧《红旗不倒》剧照


《红》剧的故事,体现了十分突出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始终围绕着不倒的红旗这个叙事主题来展开。冯白驹、王惠周和冯母等人物出现都与“红旗不倒”的叙事相连和交融。先是冯母护旗传旗,接着是王惠周送旗参加红军,扬旗壮烈牺牲。作品更是用了很大笔墨塑造冯白驹扛旗、接旗、捧旗、举旗的鲜活生动形象。作者之所以如此巧妙地运用这朴实的艺术彩笔,逼真地描绘与红旗相关的不同场景,其用意就在于强调红旗不倒俨然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既是信仰的力量,也是人民群众支持的力量;而这与作品的主题思想又丝丝入扣。同时,为了突出红旗不倒的主题思想,作品还安排了一场“打不打城市”的争论戏。在这场争论中,冯白驹坚决抵制攻打城市的错误指示,反对冒进。但最后还是在错误指示下无奈攻打城市,并遭受重大损失。由此可见,革命要取得胜利,不光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路线,坚持红旗指引的方向。


琼剧《红旗不倒》赏析

琼剧《红旗不倒》剧照

再者,《红》剧的人物设计非常别致,采取了主辅呼应和虚实结合的手法。作品中除了冯白驹、王惠周和冯母以真实人物形象出现外,其他人物多为虚构,但不会影响历史的真实性。作品中张英这个人物,既是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执行者,又是左倾冒险主义的受害者。作者安排张英的出现,更能衬托出冯白驹这个核心人物的高大形象,也给了观众要把握好正确路线的警醒。还有作品中安排冯白驹和王惠周的爱情故事,也许现实中并不是那么回事,但也可从另一个侧面看出冯白驹的情怀。英雄人物也是人,也有儿女情长,这样的描写让英雄的形象不再流于表面,而是多了几分立体感和真实性。

叙事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是《红》剧艺术魅力的又一重要因素。许多观众在观看后高度赞赏唱词优美动人、催人泪下,极具感染力——这是恰如其分的评价。比如冯白驹目送战友,悲愤交加后的唱词“母瑞山,五指山,山山相连、莽莽苍苍……山不藏人人藏人,老百姓就是红军的亲爹娘,老百姓才是我们的大靠山”,这些唱词刻画出冯白驹对老百姓的深切牵挂。作品还善于选用一些带有情绪色彩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景物,让景物与人物的心情或感情互相呼应,使客观的景物也蒙上一层情感色彩。王惠周送旗上山,见到冯白驹场景的一段描写就是如此。当王惠周掏出红旗,哽咽地将红旗交给冯白驹,冯白驹双手颤抖跪地呼喊爹娘,唱道“这片旗浸透了多少亲人的鲜血,寄托着多少穷人的希望”。王惠周望着冯白驹唱,“原以为他是遥不可及的天上月亮,今日见面多像是我邻家的兄长”。这段描写送旗接旗的说唱词,感情色彩丰富,“原以为他是个铁打的汉,却也是有伤心的热泪、百转的柔肠”“我好想叫他声阿哥,话到嘴边口难张”等对白,准确生动地表达了王惠周见到冯白驹时喜悦和紧张的心情。


琼剧《红旗不倒》赏析

琼剧《红旗不倒》剧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红》剧在叙事的时间轴线上,选取的是一段只有5年(1928至1933年)的历史跨度,但作品正是以这段不长的历史剧情,艺术再现了琼崖革命风烟滚滚、热血奔流的动人画卷。这反映出了剧作者的良苦用心和叙事智慧。因为,这段斗争经历是琼崖革命的典范,是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重要注脚,是最艰苦的岁月和最危难的时期,也是王文明、冯白驹挺身而出,重建琼崖革命领导核心,挽救琼崖革命的关键时期。这5年中,琼崖革命先辈们的浴血斗争与牺牲,最能诠释红旗不倒的精神价值和历史贡献,也最能体现琼崖革命斗争的文化传承。这段革命斗争历程,为琼崖革命最后的胜利和辉煌找到力量的源泉,高扬了精神的旗帜,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作品集聚历史共识,精确运用审美手段,用视觉和听觉的艺术延伸,纵深展现琼崖革命斗争历史河流中最艰险的一段,使我们看到了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这一定是创作者铭记初心、深入生活、扎根土地、熟读历史、放歌时代的见证,是在琼崖革命故事里得到的喜人收获,是从琼崖革命斗争历史发掘出的艺术珠宝。


琼剧《红旗不倒》赏析

琼剧《红旗不倒》剧照

(作者系海南省政协原副主席)
本文图片均由省琼剧院提供






 

[责任编辑:MISS SUSAN]

需要投稿或者爆料,艺术品推广宣传, 提供新闻线索. 客服电话:010-63948722,诚邀合作伙伴。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独
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获取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人民艺宣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57456号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南路57号美克大厦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  客服电话:010-63948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