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总结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在文化建设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我们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指引我们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文化作为精神标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继续焕发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5000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强调“始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就一定能够建设好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筑牢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一往无前的思想基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把我们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一是抓好立柱架梁,不断完善制度机制。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宣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摸清文化家底,夯实工作基础。深入开展文化资源普查梳理,完成可移动文物、古籍、美术馆藏品和戏曲剧种普查,夯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基础,有效提升全国文化遗产资源基础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三是聚力重大工程,拓宽发展路径。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为总抓手,以项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让传承有抓手、发展有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明确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戏曲传承振兴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等23个重点项目。四是完善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建立由中央有关部门牵头的工程部际协调组,在部际协调组的大框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申遗工作协调机制、国家文化公园省部际联席会议机制、流失文物追索返还部际协调机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旗舰项目专项工作协调机制等相继建立完善,形成了工作合力。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文化发展改革等有关规划。通过持续努力,传统节日热、文物热、非遗热、博物馆热等持续升温,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逐步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新课题和新任务。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用以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作者:张洪峰 郭凤志)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独
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获取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