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海基点评高昌诗
繁星截句
高 昌
繁星落湖面,千万粒寒光。
偶尔波心动,一层层感伤。
【雷海基点评】诗反常合道才生趣,此作写星星不写天上之星,反倒写湖面之星;星光本温热之物,诗偏说是寒光;星和波本无情之物,诗偏说层层是感伤。这几个反常合不合道呢?湖水如镜,倒映天星,湖面就有星了。星光入水了,水寒星也就寒了。星在湖波的心中动,有心如何会没有情感?这就是这首小诗的趣味所在。究竟是星星伤感,还是诗人为星寒伤感,则见仁见智,由读者自己意会。一首流畅好读,有趣,有情,有意,有余韵的好诗。
送立东入藏用齐佳韵
高 昌
直上云程更复西,昂扬生气与天齐。
囊中应蓄风雷句,敢向珠峰雪顶题。
【雷海基点评】上云程、与天齐,尽写西藏之高,为下联做足了铺垫,才有“敢向珠峰雪顶题”。可见文词功夫娴熟老练。高光点还在诗虽小气势却雄壮宏大,直上云程,与天齐,蓄风雷,敢向雪顶题,皆语壮气雄,读来令人振奋。诗不仅以情动人,更以气感人,情与气兼俱者方为上品。
攸县见洣水西流有感
高 昌
衮衮奔流直向西,清高格调岂随低。
懒同众水争沧海,独抱家山梦一畦。
【雷海基点评】湘南一带的江水都与湘江一样向北流,归入洞庭湖,而攸县洣水却向西。作者慧眼识珠,将西与北的方向冲突摆上台面,生发诗意:不争沧海,独抱家山。不计私利,热爱家乡的洣水形象高大起来了!当然,也是作者爱家乡的情怀。故有云:无爱不成诗。
黄龙洞杂感
高 昌
洞中岁月漫相摩,石笋林间寂寞多。
响水空流河万载,有人来听始为歌。
【雷海基点评】下联更精彩。精彩在意味极其耐品。水响了万载,只有人来才是歌。为什么没人听就不是歌?按照刘勰说法,天和地,唯人参之方有性灵。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作用。人是自然界的主宰,人赋予万物性灵。世间如此,诗不也如此吗。诗写世界,写生活,不也须写性灵吗?故刘勰云:“诗者,持也,持人性情。”无情不成诗。
题农民诗社
高 昌
笔落云天雷忽动,手牵百亩绿风来。
团团笑脸开如菊,朵朵诗心绽作梅。
【雷海基点评】这是首应制诗,这类诗不易写好,不小心落入空洞无物,枯燥无味。然而这首就很生动有趣。诗用农民诗社有关的七个名词来写:笔、手、脸、心、亩、绿、诗,将七个关键词构建成一首诗。农民伸手拿笔,写田亩绿风,写自己心声,写如花一般美好又芬香的诗。运用的是关键词思维,应制诗为了不离题,需用关键词思维,构建相应的艺术架构。这首诗是一个成功例子。
步云楼漫吟
高 昌
独占浏河第一弯,翚檐高驭马鞍山。
横眉始觉风云侧,纵步疑巡日月间。
【雷海基点评】此作妙在从不同维度写步云楼之高,之美。此楼占浏河,驭马鞍山。是客观自然描写。登楼时,云在眉侧,眼廵日月间。言其高,是主观感觉描写。多维度描写,塑造了步云楼丰满的,雄伟的,又带某种神秘的形象,令人神往。
高家堰漫步
高 昌
滔滔洪泽浪,都在臂弯中。
聚得一方土,来迎万里风。
堰裁疑鬼斧,水截叹人工。
百转牵情远,蜿蜒接碧空。
【雷海基点评】诗把高家堰写得神形兼备,首联和尾句写形态,其他句是神情。一般人多注意写形态,因为写形态易,写神情难。形态可观摩,神情只能意会,非诗家功夫不能。
给快递员写一封表扬信
高 昌
素朴乡音底用猜,敲门熟似自家孩。
车轮快过秒针转,笑脸递如山杏开。
明月随单千里去,春风与梦四方来。
寻常岗位暖天下,此日奔波亦壮哉。
【雷海基点评】用给快递员写信的形式写诗,本身就有趣。前四句将快递员描绘得栩栩如生,像自家孩子一样勤劳、亲切的形象如在眼前。第三联时空转换表现了快递员的精神风貌。塑造了一个神形兼备的快递员。为劳动者而歌是诗人的责任,为普通劳动者而歌更是文学创作的主旋律。在当今日产十万首的江湖里,这首写普通劳动者的诗显得格外耀眼。
采桑子•桑葚的童年
高 昌
探头探脑随风荡。叶底偷藏,隐约青黄。偏惹童年为底忙。长竿举向高枝上。一掬阳光,一串甜香。今日谁知秋水仓。
难忘桑葚陶人醉,片片青葱,串串玲珑。嫩嫩枝头软软风。小村四月真滋味,入眼春浓,入口甜融。悄把双唇染紫红。
【雷海基点评】用流畅轻松愉悦的笔调写出了儿童时的种种滋味。有桑椹甜蜜的滋味,有孩子顽皮的滋味,有四月天的滋味,有打桑椹的滋味,更有现在回忆的滋味。这就是人生的滋味,复杂而又品之不尽的滋味。也就是这首诗的滋味,一首有滋有味的诗!
西江月•游武功山半途而返
高 昌
散去满山岚雾,行来一径分明。老来无力向高程,亦看半峰好景。
诗起还随云白,梦飞能抱山青。胸中兀自有峥嵘,未必都登金顶。
【雷海基点评】上阙写半山观景,下阙借此抒怀。上阙叙事铺垫到位,下阙议论自有意蕴。登半山有半山的景,可吟云之诗,可抱山之青。有没有收获,收获大小,全在各人的胸襟。既是抒情又是论理。登山诗,多写登高远望,雄浑大气。像此作写登半山者少见,在登山诗中属另类,另类维度出另类意蕴,需要创造精神。诗文叫写作,又叫创作,是有道理的。好诗是创作出来的,不是模写出来的。
高昌先生是拥有大量读者的诗人,这不仅是因为他在诗界的地位,要主要的是他有娴熟老练的文词功夫,有良好的诗性思维,有丰富大胆的想象力,有构建故事情节的本领,有观察生活细微的眼力,有爱生活,爱家国,爱大自然的情怀,熟练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大胆表现自我,表现生活。
他的诗因为写自己生活而亲切,自然。我想,这应该是读者喜欢他诗的一个重要原因。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艺术表现手法,“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诗亦如此,虽有一定之规,但运用在于一心,在心之妙。高先生根据题材和抒情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使其诗意趣横生,神采飞扬。读其诗,在领略意蕴之际,不妨注意学习不同的表现手法,讲究语言运用。
2025年2月15日
高昌,1967年生于河北辛集,1985年毕业于河北无极师范学校,现任《中国文化报》理论部主任、《中华诗词》杂志主编、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等。著有《我爱写诗词》《高昌诗词选》《百年中国的感情气候》。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独
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获取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