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3月20日,“我本自由——刘绍荟从艺六十周年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艺术家刘绍荟从艺六十周年的代表作品120余幅,其中包括现代重彩、水墨、白描、电影等,全面展示了刘绍荟的艺术成就,以及他热爱生命、追求返璞归真、追求大美和永恒、追求自由和自我超越的艺术精神。
与此同时,刘绍荟也将此次展览展出的白描作品《热带雨林》长卷和重彩作品《生命之痕》捐赠给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此次展览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桂林创立文化共同协办,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为此次展览策展人。
“展览全面介绍了刘绍荟从艺六十周年来的艺术历程,从早期的白描写生到后期的抽象性艺术表现,此外还有公共艺术、动画等,形式多样。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所受的教育背景,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所强调的‘大美术’观念。”策展人苏丹这样说。
刘绍荟,号园泽,1940年生于四川綦江,湖南长沙人。“云南现代重彩画派”的创始人之一。1960年刘绍荟考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绘画系,当时,张仃、张光宇、庞薰琹、郑可、祝大年、吴冠中、袁运甫等老一辈艺术家,确立了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大美术”观念。这对刘绍荟的人生观和艺术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艺六十年,刘绍荟始终坚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前辈艺术家的现代艺术之梦和装饰艺术思想,无论重彩画、壁画,抑或书籍设计、插画、动画,均有骄人的成就。他早期的艺术创作虽多从实用美术出发,但其作品充分体现出当年全能型的艺术培养模式,探寻他的艺术根脉和道路,可以看到学院所倡导的装饰之道的博大、光明和永恒。
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刘绍荟被分配至云南工作。在云南的二十多年,他坚持研究中国民间装饰绘画传统和西方现代艺术,探索中西结合的艺术道路,与蒋铁峰等同道创立了现代重彩这一新的艺术样式,在中国现代重彩艺术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7年,刘绍荟调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作。在从艺从教生涯中,他高举“艺术兴学”的旗帜,为桂林师专培养了上千学子,成为艺德师德、为人为学的楷模。
近年来,刘绍荟开始注重对艺术之道的追求,“返璞归真,我本自由”是他晚年一直追寻的境界。之所以将此次展览的主题定为“我本自由”,是因为“这就是艺术的终极目标。艺术创作就是为了追求一种生命释放的自由,生命的意义也是要达到一种自由境界。其最终的结束就是把你的心通过艺术自由地传达给观众,观众也可以通过艺术自由地接受,最终升华,把人的真的本性、善的本性、美的本性发扬出来。我想这就是艺术的作用,也是我这一生搞艺术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刘绍荟说。
“此次展览作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展,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发展、文脉传承有着重要意义和借鉴价值。刘绍荟作品所传达的艺术精神,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续写了新的篇章。”对于此次展览的意义,中国美协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说。
广西美协驻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毅刚认为,此次展览意义重大,有助于加深对刘绍荟艺术成就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他在中国现代美术发展进程中的特殊地位。
在展览顾问、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巨德看来,刘绍荟是一个理论与创作并重的学者型艺术家。“他是20世纪80年代云南画派的领袖人物,他曾用密密麻麻雨丝般的线铸造了云南热带雨林,为东方艺术的线性绘画语言增加了魅力。接着又创作出一批抽象、具象、幻象合一的中国现代重彩画,在美术界独树一帜。这次展出的作品色彩斑斓,大量容纳了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观念,用笔自由、狂放,云南热带雨林明媚的阳光和宇宙般深邃的灵境,得到充分表现,使重彩绘画走向了现代写意的新境。”
刘绍荟打破了现代艺术、民间艺术、重彩艺术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壁垒。在本次展览中,“民间魔幻”“白描万象”“雨林胆魂”“石头能量”“文明变体”“方外之道”“动画电影”7个版块呈现了刘绍荟多元化的艺术探索。展览虽是个案,但是从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来看极具代表性。
张仃先生曾提出“毕加索+城隍庙”的创作模式。刘绍荟则进一步拓宽了这种维度,从敦煌到现代重彩,从民间传说到动画电影,从传统笔墨到雨林胆魂,从文明对话到艺术抽象……刘绍荟走出了一条直面传统艺术的现代之路,为生命而艺术,为自由而表达。
开幕式结束后,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楼举行了“我本自由——刘绍荟从艺六十周年艺术展”学术研讨会,24位艺术家、理论家就刘绍荟的艺术创作展开了热烈讨论。
展览将持续至5月5日。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独
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获取联系方式>>